中山大学韩礼德文献中心学术沙龙第三十一期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14日下午,“韩礼德文献中心学术沙龙”第三十一期讲座在外国语学院韩礼德文献中心(外国语学院222室)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李元科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工具开展学习者语料库研究”。中山大学王勇教授、何清顺教授、郭曼副教授、刘瑞利副教授、张愚副教授、周文萱副教授等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本次沙龙由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主办,报告由何清顺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李元科教授从“为什么要用NLP工具开展学习者语料库研究”这一核心问题切入,阐述了NLP工具在语料分析中的独特优势及其对学习者语言研究的推动作用。随后,李教授带领大家系统回顾了1995-2022年间AI在第二语言教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流程,梳理了该领域的主要趋势、热点方向与演变脉络。他指出,“NLP赋能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写作发展和评估”是AI赋能二语教学和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对学习者语料库进行分析,已成为当前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为二语习得、写作评估、语言能力发展等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本次讲座围绕语言特征的识别与描写、分析工具的选择与应用、热点话题的梳理与探讨,以及典型案例的展示与解读四个方面展开。李元科教授不仅系统介绍了Coh-Metrix、L2SCA、TAALES、TAASSC等多种类型的NLP工具的功能特点和适用场景,还以中国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作文语料为例,结合具体研究实例,对语料收集、标注编码、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关键研究环节进行了全面说明,并深入解析了如何有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学习者语料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精细化的分析研究。

      

     在本次沙龙的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讲座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关问题和思考。讨论主题涵盖了语料库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融合与互补、NLP工具在汉语、日语等非英语语种研究中的创新应用,以及NLP技术与传统语料库分析工具的比较等多个方面。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引入语料库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语言学研究的理论视野,也有助于提升数据分析的深度与精度,为跨语言研究和多语种教学实践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碰撞频繁,充分展现了学者们在新技术背景下对语言研究前沿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